在苏联派驻的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展开了156工程,并确定了18家机床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也就是俗称的“机床生产十八罗汉”。
这十八罗汉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山东、重庆、江苏、湖南、湖北、上海以及云南等各个省份,十八罗汉各罗汉擅长的点各有不同。
1955年8月,沈阳第一机床厂成功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台机床,并推动量产。
1958年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开出了厂房,这台“东方红拖拉机”是我国机床奋斗史上的第一个小目标。
面对世界机床界已然浮现电子管数字控制机床等更先进设备的现状,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试制出了中国第一台数字控制机床。
而这台数控机床研制的背后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这一时期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发生明显的变化,苏联撤走了全部的技术专家。
然而此后中国机床的发展却陷入了停滞状态,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机床被迫开启了自己的转型运动。
通过企业重组、引进技术,中国机床在改革开放以后又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而曾经的十八罗汉一片天逐渐变成了四大天王称霸的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制造业强势崛起,而中国机床甚至一度变成全球第一。
本以为中国机床能够再次延续辉煌,令人没想到的是,十八家大国企却全军覆没,世界第一的中国机床已经逐步走向落寞。
尤其在独立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超精密数控机床等高性能机床发展上有一定的基础。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中国机床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我们大家可以对中国机床目前行业发展以及运行现状有更清晰的了解。
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机床正处于起步阶段,那时它主要面对的任务是“有没有”的问题。
而中国机床发展至今,已经要向“好不好、用户肯定不肯定、满不满意”的方向来发展。
且对于我国机床的进出口而言,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机床产业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机床生产部分设备有极大几率会出现生产瓶颈等问题。
机床行业并不是薄利多销的行业,如果生产技术不发生革命性的突破,机床行业很难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
很多人将中国机床的发展命名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之痛”,更不可思议的是人将中国机床与“扶不起的阿斗”相作比较,其实言过其实。
目前机床制造业面临的尴尬困境与我国制造业的停滞不前如出一辙,高端制造业的完成并非一朝一夕。
尤其面对当前市场容量有限的先决条件,如何进一步扩充制造业的产能,这才是直击机床发展的痛点。
而面对二手机和翻新机市场的活跃,类似于十八罗汉的大型机床制造厂实际生存空间被压缩,而小型机床厂却可能在这种夹缝与衰退中存活。
新机服务不够旺盛,但备件和二手机、翻新机等零星业务,这些有利条件使机床小企业度过寒冬。
尤其目前的机床生产还不能够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与无人化,想要达到“用机器生产机器”仍然较为天方夜谭。
由于目前我国机床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劳动力属性仍然属于密集型产业,因此想要将机床事业推向高端或更高端,其中的工人成本也占很大一部分。
目前向欧洲各国以及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储备十分雄厚的机床精湛技术工人,但这些工人的月工资大约在3-5万人民币。
然而这个薪资待遇拿到我国大陆地区各个省份而言,都已经远高于平均人均工资。
但由于低于日韩等国家的薪资待遇,我们想要吸引高品质人才搞机床事业更难,这也导致我国机床生产缺乏核心技术工程人员。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我国机床业想要迈入更高端的发展,也会囿于高端核心技术人员的缺失而停滞不前。
针对目前我国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国家已经从大政方针有关政策上给予机床发展一系列扶持性政策。
例如,《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政策文件,都为我国未来机床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10年的更换周期来算,大约在未来的一年到两年内,我国机床行业发展可能会迎来大规模的替换需求。
德国机床的发展或许能够为咱们提供借鉴的模式,德国机床产业历史悠远长久,发展至今仍然备受重视。
“重视”不仅仅体现于国家层面,甚至行业层面和社会重视度也都远高于我国。
在资金资助上,德国的机床产业研究院的资助与企业研发赞助费国家负担了很大一部分。
同时对于机床生产人才的社会待遇、福利保障、社会认可度方面,德国给予了他们高度认同感。
丰厚的待遇也让机床生产者,对机床生产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与热爱,相比而言德国机床生产适配市场更为广阔。
面对德国车企对于机床零件“嗷嗷待哺”的现状,德国机床厂可实现大批量的生产,产业生态更加澄澈。
目前我国整售机床事业发展已相对饱和,因此,机床生产与销售应建立自上而下的产业链。
从上游的关键零件技术突破与数控技术的提升,来进一步提升国产数控机床的核心竞争力。
而数控机床中游的发展更多体现为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在提升行业密集度的同时,更加有利于机床资源的优化配置。
机床下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广泛和灵活,不管是航空航天还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数字控制机床都能做到覆盖延伸。
压力也可谓是动力,更高端的严苛质量发展要求,也持续性的推进了机床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除了逐步加强数字控制机床人才储备之外,想要逐步提升机床开发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突破数字控制机床核心部件的瓶颈。
或许有朝一日,当我们不再依靠日本和德国进口时,那时我们的技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革新。
而中国机床的发展并不是在走向没落,反而目前正经历着一段“迎来新生的阵痛期”,如何平稳度过这段阵痛期,中国机床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24年12月26日:它们来了 在关于他的这一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男子谎称认识银行行长可做贷款“调头”赚利息,诈骗3朋友100余万元被判8年2个月
最新!俄罗斯官员称击落乌军一架F-16战机!普京:必要时将再次使用“榛树”导弹,透露明年第一个任务是......
体操冠军吴柳芳被封杀后自曝MCN强迫穿黑丝擦边?看到公司老板竟然是他!
英超悲喜1夜:曼城13场1胜 曼联5轮4负 切尔西10轮首负 利物浦3-1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